来源:政研室 作者:jfqjcy 发表日期:2019-02-27 浏览量:2654
2018年12月29日,第二届私法与社会治理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漆泽民在论坛进行交流发言,就大数据时代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社会治理发表了意见。
一、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特点
1、主体低龄化
据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31亿人,青少年网民1.7亿,青少年网民已经占到中国人口总数的近13%,未成年人网民(18岁以下)在青少年网民(25岁以下)中所占比例也呈逐年上升态势。
2、犯罪呈团伙化、暴力化趋势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犯罪主体很少独立犯案,通常需要借助搜索引擎或是“无所不知”的网友的帮助,通常在形式上呈现出团伙化的特征。
3.犯罪社会危害性大
有些未成年人出于“炫耀”技术的动机,成为少年黑客,非法侵入国家保密的计算机系统,继而实施攻击、恶意篡改网页内容,窃取国家秘密和商业机密,对国家、社会网络安全构成较大危害。
4.犯罪手段多样化
如网络色情、侵犯隐私权、网络欺诈、发布网络虚假信息等犯罪活动多种多样,防不胜防。
5.犯罪方式智能化、专业化
在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中,大多数未成年人具有比较高的智力,既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与特性,又洞悉计算机及网络的缺陷与漏洞。
6.犯罪互动性、隐蔽性强
实施网络犯罪的方法也主要是通过程序和数据信息的操作来实施,其目标无形的电子数据或信息,犯罪不易发现,侦查破案的难度加大。
二、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表现形式
1、利用网络进行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2、利用网络侵害公共信息安全犯罪。
3、利用网络游戏诱惑而犯罪。
4、利用色情信息诱惑而犯罪。
5、利用“网络结社”形式实施共同犯罪。
6、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网络病毒犯罪。
身心发育不完全
解放区检察院办理的毛某某等人电信诈骗案件中,就是通过网络上发布的工作招聘广告而找到该犯罪集团进而加入后进行的犯罪,在明知道是诈骗的情况下,仍然受到周边其他人的影响继续进行自己的诈骗犯罪,从而导致数额巨大,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心理发展不成熟
解放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网络诈骗案件中,未成年人都是被犯罪集团的主犯办理的营业执照所迷惑,错误认识了其行为的合法性,而做出的诈骗的行为,以开网店为由骗取被害人的信任,致使被害人向其支付相应的费用。
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未成年人人生经历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在未成年人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家庭和父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
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缺乏
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犯罪心理极易形成。同时,网络成瘾的未成年人道德观念也存在偏差,在错误颠倒的道德观念的作用下,往往会缺乏守法习惯,明知故犯。
有害网络环境的影响
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混乱,致使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建立和健全防控体系,既要从教育和德育入手,以人为本,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也要从技术、管理入手,加强社会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控制,更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
法律防控
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不仅需要在技术上下功夫,还必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健全网络法制,加强网络司法建设,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技术层面结合法律的制定,对网络犯罪分子造成震慑,从而从根源上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出现。
建立一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形成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法律防控体系,以适应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治理需要,具体体现在程序与实体两个层面。在程序上,可以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法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不公开审判及在量刑幅度内选择从轻处罚;在实体上,可以对未成年人犯罪做专章或专节规定,或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幅度进行调整。
针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低龄化趋势,可时适当降低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增设法人网络犯罪,比如一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创收,推出许多具有诱惑性的内容和花样吸引未成年人。既要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又要保护未成年人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技术防控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而实施的一种高科技、智能化的犯罪,从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现实情况和成因来看,网络系统的脆弱性以及网络本身的不完善性是使得犯罪得以顺利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从技术角度研究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要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首先就必须在技术方面占据制高点,打到“以技制技”的目的。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必须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不断研发出更为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提升网络在信息锁定、信息过滤、不良网站屏蔽等方面的功能,减少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毒害,并对已经发生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有效地侦查和处理,在技术方面震慑犯罪分子。
教育防控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工作,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法制观。学校不能只教育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还要把网络安全防范的内容告诉学生,以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帮助未成年人明辨是非、真假、丑美的正确标准,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不良信息,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制度,使他们懂得,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样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公共道德。
社会防控
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极为广泛,要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维护好社会环境。规范网络文化,发展建设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绿色网站,创造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
依法取缔“黑网吧”,网络的安全监控软件也要在网吧里安装,一旦有色情浏览和非法网站,便自动地加以阻断。加强行政监管工作,文化部门、公安部门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自律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健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家庭防控
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首先,家长应提高自身网络能力素质,应掌握必要地网络知识,学会一些安全上网的常识,对孩子的不良网络行为,应用有效方法加以引导。
其次,通过法律机制,促使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应该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帮助孩子了解网络世界,分清网络世界中的善恶、美丑、对错,引导孩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信息防控
清理网络垃圾,必须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体系:一是执法部门应根据网络犯罪的专业性、技术性、智能化等特点,组建、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的网络犯罪技侦人员,加强网络警察队伍的建设;二是在一些重点行业建立网络监控站,实施重点部位的网络监控;三是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部门,个人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利用保护软件、身份鉴别、网络加密等信息技术,如建立防火墙,对重要信息指纹识别、智能卡识别、进行加密等途径保护网络安全。四是各类互联网网站应自觉地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资源,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纯净的网络环境。
Copyright WWW.JZ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焦作市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郑州佳豪科技有限公司(商都互联)